【大體老師】遺體只是生命完結後的皮囊 港大遺體防腐師:大體老師扶掖下代醫護成材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0/08/25 15:07

最後更新: 2020/08/25 17:23

分享:

分享:

港大12年遺體防腐師:大體老師扶掖下代醫護人員成材。

愈來愈多人願意死後捐贈遺體,成為大體老師,成就更多好醫生。港大醫學院日前就在Facebook分享「遺體捐贈計劃」中一名重要成員——遺體防腐師的工作內容。遺體防腐師Patrick於港大工作12年,一直在解剖研究室陪伴醫學院同學,並為大體老師防腐,準備好上課環境。Patrick感謝無私的捐贈者成為大體老師,扶掖下一代醫護人員成材,同時分享工作見聞。

節錄如下:

解剖堂是醫學生訓練不可或缺的一環,「大體老師」會以「身教」形式,為一、二年級的醫學生上了解人體構造最真切的一課。生物醫學學院的技術經理Patrick自2008年起加入港大醫學院的他,一直在解剖研究室陪伴同學左右。除了為大家準備好上課環境,更重要的職責是—遺體防腐師。

Patrick在接收遺體後的首要任務,是要核對身份,找出是哪位善長仁翁加入成為「大體老師」,並印刷出標籤貼在屍袋上,作為對「老師」的識認。

之後,Patrick會替遺體消毒和詳細檢查,觀察其狀態或有沒有其他傷口。如果有大型傷口的話,便會進行縫合。亦會幫遺體放回適合解剖的姿勢,之後才正式開始防腐程序,因應體質、身型、死因等決定使用不同的藥水或方法防腐,最後在雪櫃儲存,預備教學。

整個過程長達半年,但Patrick表示:「這是個很重要的過程,因為經過防腐處理後,遺體才不會腐爛,同時亦可防止微生物滋生,確保教職員和同學的安全。」

從外間的角度看,醫學院的解剖堂總有種神秘的味道。被問到會不會有同學在接觸遺體時會大驚失色?Patrick指每年都會有個別同學在第一次見到「大體老師」時覺得不太舒服:

其實主要是心理準備不足夠,年輕的同學相對較少機會出席白事,可能是人生中初次見到遺體。而且他們很多人習慣不吃早餐,空肚上堂再聞到福爾馬林的味道,會容易覺得眩暈。

如碰著這種情形,Patrick他們會扶不適的同學到休息室,照料他坐下喝喝暖水稍事休息,再讓他自行決定要不要繼續上堂。

Patrick笑言要成爲遺體防腐師,不單要對解剖學有興趣,還要願意持續學習,時刻增值自己,擁抱新挑戰。除了作爲醫學教育一員培養新一代,Patrick表示自己的工作還有另一重意義:

遺體本來只是生命完結後的皮囊,但透過我們的技術,我們可以替無私的捐贈者完成最後的遺願,讓他們變成「大體老師」,扶掖下一代醫護人員成材。

其他遺體防腐師的故事:像他這樣觸碰死亡的人 遺體防腐師:活好當下的生命

TOPick新聞編輯部製作電子書《食用安全手冊》,提供自家檢測報告,包括雞蛋、搓手液、兒童口罩等,更有牛奶、清潔用品等食安檢測報告【TOPick【食用安全手冊】電子書直接下載鏈結】

TOPfit 推出食物資料庫,搜羅本地多間餐廳及逾千款食物營養標籤,令您食得有營又健康 立即查看:bit.ly/2UJP4dx

訂閱Telegram最新🍴✈️🎁優惠及送禮情報:bit.ly/3bebLM2

責任編輯:羅嘉欣